产品详细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1月2日,新年首個工作日,24小時的時間刻度裡標注著無數勞動者、建設者、創業者挺膺擔當的奮斗印跡。
“堅持干字當頭,增強决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途上,在以習為中心的黨中心堅強領導下,廣大干部群眾“每一個人都是主角”,在經濟社會發展一線滿懷决心、埋頭實干。
1月2日0時剛過,湖北鄂州花湖國際機場運行操控中心內,工作人員緊盯停機坪實時畫面,調度轉運設備就位。
“到了!”1時15分,當天首班全貨機航班到達。落地開艙、卸下貨板、智能駁運,24噸貨物快速運至轉運中心分揀,一件件包裹自動按最優路徑“飛奔”。
“功率便是新鮮度。”轉運中心工作人員廖慧超說,“我們開通了多條直通原產地的‘生鮮航線’。今日首班航班上的牛羊肉等生鮮貨物清晨中轉,國內客戶最快上午就能收到。”
早晨6時,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石船站進站口漸漸熱鬧起來。當地菜農石世華背著50多斤柑橘和小白菜,排在隊伍中。
當地人親切地把4號線稱作“背簍專線”,石船鎮周邊菜農每天背著背簍乘坐列車進城賣菜。“曾经等人上門收菜,有了‘背簍專線’,賣菜更方便了。”石世華很慨叹。
“前陣子,我們調整了置物架高度,在站外增加了‘愛心凳’,讓菜農候車更舒適。”石船站值勤站長王雯璐介紹。
6時32分,石世華坐上車,抬手指著車廂內的挂鉤對記者說,“這是專門用來固定菜簍子的,背簍不會亂跑。我換乘一趟車到紅土地站下車,那裡的‘背簍菜市’供给免費攤位,賣菜好得很!”
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初次打破1000萬輛,“新三樣”繁荣發展,“中國制作”生机四射。
10時,位於福建寧德蕉城區的寧德時代智能工廠,偌大的車間鮮有人影,全自動生產線“忙”得熱火朝天:原材料處理、電池組裝、靜置測試,機器高效運轉。
“1秒鐘,就有一顆新能源電池電芯下線!我們的‘驍遙’超級增混電池是全球首款純電續航達到400公裡以上的增混電池。”寧德時代國內乘用車產品研發經理於振東介紹,現在市場需求旺盛,多條生產線24小時滿負荷運行。
“生產不断,研發不止。我們要錨定前沿技術,不斷創新升級,擦亮‘新三樣’的招牌。”於振東决心滿滿。
台上,快板打得“呱嗒”響﹔台下,白叟們圍坐成群,其樂融融。正午12時,山東東營墾利區董集鎮楊廟社區的美好食堂裡人聲鼎沸。
87歲的黃永臣白叟咬上一口,眉眼帶笑,“曾经一個人吃飯,現在和我们一同吃,香得嘞!頓頓有花樣,還能看扮演。”
楊廟社區黨委書記張麥榮一邊往來幫襯,一邊向記者介紹:“白叟們花一塊錢就能吃上午饭,我們還為失能白叟上門送餐。”
飯后,幾位白叟結伴走進一旁房間。屋內,老年人專用健身器材和康復器械整齊陳列。“我們辟出閑置房間,讓白叟們在食堂也能健身休閑。”張麥榮說。
15時,位於安徽合肥濱湖科學城的合肥工業大學剖析測試中心實驗室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真实指導學生將合金樣品放入設備。
側過頭,張真告訴記者,“團隊自主研发的精细合金材料,技術功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24年4月,張真教授團隊成立了合肥格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張教授,‘科技紅娘’又上門來牽線啦!”來客叫馬玉平,是安徽三祥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一名技術經紀人。近年來,合肥濱湖科學城依托安徽科技大市場等渠道,培養了一批懂科研、熟市場的技術經紀人,推動創新效果加速走向應用。
展望未來,張线月落地簽約的國產化項目預計本年6月投產,年產值有望達到1000萬元。”
4艘巨型集裝箱船呈“一”字靠泊,橋吊、船吊、軌道吊運轉自若……21時,上海洋山港四期碼頭燈火透明。29名橋吊遠程操作員操縱手柄,操控著遠端集裝箱吊運平移。“應用智能管控系統,2024年洋山港集裝箱吞吐量超過2600萬標准箱。”首席橋吊遠程操作員黃華說。
“我們用好洋山特别綜合保稅區‘徑予放行’方针,激發汽車保稅中轉業務生机,准则型開放含金量更足。”洋山海關工作人員表明。
23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的大巴扎美食街彩燈環繞,不時傳來的歌曲旋律悠揚,剛出爐的烤包子、烤肉香氣扑鼻,引來不少游客駐足品嘗……
(本報記者范昊天、沈靖然、劉曉宇、李蕊、田先進、沈文敏、阿爾達克參與採寫)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