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细
云南扫雷大队官兵在土地堡雷场进行搜排作业(2016年5月6日摄)。新华社发(黄巧摄)
新华社昆明11月27日电题:平和时代,离死神最近的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边境扫雷排爆记事
有人说,扫雷官兵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使的是“绣花针”,拔的是“虎口牙”。
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官兵,便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直面存亡考验,不畏艰难困苦,终年奋战在逝世地带,3年来,共打扫雷区近60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地雷等爆破物近20万枚(发)。
云南扫雷大队官兵在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手拉手步行检验移送已扫雷场(11月16日摄)。 新华社发(彭希摄)
为彻底铲除雷患,2015年,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举动发动。云南扫雷大队抽组时,各部队的勇士们纷繁请战。
被颁发“排雷英豪”荣誉称号的扫雷大队三队队长蒋俊峰,再次踏入存亡雷场。为参与扫雷,二队原教导员杜文凯,请求留队持续扫雷。曾多次参与世界维和扫雷举动的扫雷大队四队队长李华健、一队班长刀海龙、三队兵士王家贤等官兵,争着上雷场。“能亲手打扫祖国雷患,值!”
家就在雷场边的扫雷大队四队班长刘贵涛,一家人曾饱尝雷患之苦:爷爷触雷献身,表哥、姑姑被地雷炸伤。原本在外地执役的刘贵涛,得知扫雷大队组成的音讯后,第一时间请求参加扫雷大队。
云南扫雷大队官兵在天保口岸某雷场把搜排出来的炮弹转运至暂时存放点(材料图片)。 新华社发(杨萌摄)
在雷场,地雷等爆破物品种十分之多、交错混埋、辨识难度大。因时代久远,部件锈蚀老化,地雷功能极不安稳,极易突爆,排雷风险可想而知。
“脚底一滑,乃至滚落一块石头,都或许触发地雷。”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说。
天保口岸雷场,官兵们深挖半米多,刨出上万枚地雷。刘贵涛小心谨慎撤除一枚狡计雷时,蚂蟥忽然吸食,他腿脚一动,周围战友惊呼:“地雷!”垂头一看,他鞋底边上便是一枚地雷!
雷场检验移送典礼上,云南扫雷大队官兵和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乡民一起种下南洋杉(11月16日摄)。 新华社发(彭希摄)
两年前,下士程俊辉在扫除一枚绊发雷时,脚下山石轰然坍塌,他跌入30多米深谷,经抢救无效献身。这位扫雷兵士的生命,永久定格在了22岁。
前不久,中士杜富国在扫除爆破物时,突遇爆破,防护服尽管保住了他的生命,可他却失去了双手、双眼。
一次,扫雷大队二队去一个雷场执行任务。因为去一次需2小时车程,官兵们爽性住到雷场。在没电、没手机信号的原始丛林中,他们吃紧缩干粮,喝地表水,仅用7天,就铲除完一切地雷。
扫雷大队三队官兵终年住帐子,本年10月,他们转化雷场,挤在边民抛弃的烤酒房,人均面积缺乏2平方米。
3年来,扫雷大队官兵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转移扫雷爆破筒等物资10余吨。
云南扫雷大队官兵使用安全绳维护在某界碑雷场作业(2月6日摄)。 新华社发(黄巧摄)
扫雷大队四队分队长张波,从西藏军区自愿参加扫雷大队。妻子刚随军到,却又分家两地。
中士孟令冲,推延婚期参加扫雷部队。女友起先不理解,当看到边民因雷患受伤,她落泪了:“我等你。”
“大队已婚官兵悉数两地分家,40多名官兵把亲人沉痾等家庭困难瞒在心底,奋战在雷场。”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说。
“亲爱的爸爸!自从您去扫雷,我好久没见到您了。要是我有一双翅膀,能飞到您身边照料您,那该多好啊!”这是女儿写给扫雷大队二队队长付小科的信,每次读完,他都感慨万千。
一名下士特别叮咛记者,不要写他的姓名。“爸爸妈妈不知道我在扫雷,知道了会哭……”
这是一个令人动容的局面:当着乡亲们的面,扫雷官兵们手拉手站成一排排,一步步踏过雷场——这是我国扫雷兵特有的移送土地的方法,以此证明他们搜排过的雷场肯定安全,请乡亲们定心耕种!
现在,他们搜排过的雷区成为膏壤良田,乡亲们耕种的庄稼开端收成;他们搜排过的口岸通道,满载货品的货车络绎不绝……
云南扫雷大队官兵在天保口岸某雷场扫除炮弹(材料图片)。新华社发(黄巧摄)